网站首页  >   招商动态  >   长三角一体化纲要是什么?对南通有什么利好?
长三角一体化纲要是什么?对南通有什么利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为国家战略以后,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拟定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日前已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印发。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以韩正副总理为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国家颁布的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概括起来就是“一极三区一高地”,也就是要把长三角通过一体化的发展,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比重和涉及内容

  长三角经济比重大致占了我们国家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区域。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具体会涉及到哪些内容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比如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以及铁路公路网络一体化,空港分布一体化,通讯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等。今后长三角区域内的公路、铁路、高速、高铁、地铁将全部互连互通。

  最近两年,上海在打通与昆山、嘉兴等地的断头路。

  第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比如政务服务的一体化,社保、医保等为民服务的体系一体化。区域之间的政府数据共享和平台互通,建立一体化的政务网平台。

  第三、产业链的一体化。上海更多偏重于设计、物流及金融服务等工作,一些制造业将向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转移。突出产业链协同,高端产业布局一体化。

  第四、建成全球区域经济的高地。即建立国内服务经济的制高点,向全球区域经济最强进取。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突破地区限制、部门限制,实现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有序、自由地流动起来,打破突破现存的各种行政、规章壁垒。

  综上所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平台建设、产业链整合、人财物的流动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三角一体化范围

  长三角四地目前正在抓紧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下一步长三角区域将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高质量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两大综合科学中心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科创圈,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全球创新高地;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研发机构、开发区等,搭建一批产业一体化组织,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并携手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让一体化红利更多汇聚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的行动

  长三角一体化+联盟进行的如火如荼。目前,教育、医疗、园区、航运、党建、经贸、投资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均已覆盖。

  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做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就是提升上海城市的服务辐射能级,共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共建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完善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共同提升互联互通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强化政策协同的制度衔接,共享公共服务的普惠和便利。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联动,共促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共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在长三角一体化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推进上,其中一个是推动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制度。去年开始到目前,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设区的地级市以上二三甲医院已全面实施了就医人员的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安徽目前也有四个地级市实现了这样的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5万人次实行了这种公共服务方面的普惠和享受便利。

  2019年1月,长三角地区300多家档案馆“异地查档”服务启动,部分城市开始实施异地办理的企业政务服务事项,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成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启动;2019年2月,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基地成立;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将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共同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今年以来,三省一市持续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各领城合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比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目加快落地。目前省际断头路建设推进顺利,第一批重点推进的17个项目中,盈淀路-锦淀公路已实现通车,15条已开工建设;共同建立长三角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协调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今年底前完成省界收费站撤除工作

  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方面,4月26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实现足不出户纵览长三角科技资源信息并预约使用。平台上已整合区域内1195家法人单位的26733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307亿元。

  在金融创新合作方面,目前上交所在长三角地区共建成7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和1个资本市场服务工作站。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科创板企业金融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共助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落地。截至6月11日,科创板共受理企业121家,其中,三省一市共计52家。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对南通有哪些利好?

  《纲要》中提出,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明确推出一系列“大动作”: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使之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等。

 


  7月12日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惠民在大型全媒体直播《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南通专场中表示,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此外,北沿江高铁项目也一并列入《纲要》,路线从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经过南通穿过崇明岛连接上海。南通新机场将通过北沿江高铁,与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快速联通,建成“轨道上的机场”。

  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的落地,将从根本上改变南通目前的交通状况,从原先“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域优势变为“通江通海通上海通全球”的交通优势,让南通作为上海北大门、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得以真正实现,使南通真正成为沿江龙头型城市。

 

  延伸阅读:长三角一体化的由来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5年12月3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举行。全面总结了“十二五”以来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情况,深入交流了三省一市今年以来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建设,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综合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2018年6月,由长合办编纂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审议通过。覆盖12个合作专题,聚焦7大领域,分别是: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

  2018年8月,《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近期重点任务清单》颁布,实施长三角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8年11月30日,上海徐汇及南京、杭州、宁波、绍兴、蚌埠等6个长三角市、区在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论坛上正式签约,建立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服务平台,共同为长三角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撑。

  2018年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三地地铁二维码乘车正式启动互联互通,覆盖526座轨交车站,1万余台闸机。

  2019年1月,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全力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并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019年7月2日,上海市市长应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拟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审议通过并印发。

往期重要资讯